Host-Initiated
Host-Initiated S1F13 Scenario
1 通信建立 (Establish Communications)
核心概念:GEM标准中的通信建立是一个正式的协议过程,用于在系统初始化或通信中断后重新建立主机与设备之间的逻辑连接。
关键要点:
- 使用S1,F13/F14事务对进行正式通信建立
- 区别于低级别的网络连接,这是应用层的逻辑连接
- 设备需要定期发送建立请求直到成功建立通信
- 包含用户可配置的重试间隔时间
2 数据项限制 (Data Item Restrictions)
核心概念:对SECS-II消息中使用的数据项进行格式和用法限制,确保标准化通信。
关键要点:
- 限制特定数据项的格式选择
- 大部分数据项限制为单一格式
3 通信建立的深度技术解析
通信建立的重要性
在半导体制造环境中,通信中断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设备故障、网络问题、系统重启等。当通信恢复时,主机和设备之间可能存在状态不同步的情况。GEM标准通过正式的通信建立协议来解决这个问题。
状态机机制
通信建立过程与通信状态模型(E37 HSMS )紧密集成:
- NOT COMMUNICATING状态:设备定期发送S1,F13请求
- COMMUNICATING状态:成功建立通信后的状态
- 状态转换条件明确定义,确保双方同步
定时器机制
EstablishCommunicationsTimeout设备常量:
- 控制重试间隔时间
- 用户可配置
- 在网络连接失败后立即开始计时
实际应用场景
- 设备启动后:设备自动进入NOT COMMUNICATING状态,开始定期发送建立请求
- 通信中断后:检测到连接失败时立即触发重试机制
- 主机响应:主机收到S1,F13后需要及时响应S1,F14,COMMACK=Accept表示接受
4 数据项限制的技术细节
格式限制原理
SECS-II标准定义了多种数据格式,但GEM标准为了简化和统一,对特定数据项的格式进行了限制:
关键数据项限制示例:
- ALCD (Alarm Code):格式51,仅使用bit 8(报警设置/清除位)
- CPNAME (Collection Plan Name):最大长度40字符,需要文档化空格处理行为
- 时间相关数据项:统一格式确保时间戳的一致性
实施意义
- 互操作性:限制格式减少了实现的复杂性
- 一致性:确保不同供应商设备的数据格式统一
- 效率:避免了格式转换的开销
一句话总结
GEM标准通过正式的通信建立协议确保主机与设备在通信中断后的状态同步,同时通过对关键数据项的格式限制实现了半导体制造设备间的标准化通信,为工厂自动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编辑此页
有任何问题或疑问,请发送邮件到--->admin@secs-ii.net
- 发现错误或表达不清希望修正
- 内容不健全需要扩展
- 有疑问希望解答